北京时间9月29日晚9:30,全球移动互联网公司、中国出海企业触宝科技在美国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CTK。开盘价为11.50美元,较12.00美元发行价下跌了4.17%。截至收盘,报9.44美元,跌17.91%。
触宝科技成立于2008年8月,当前在硅谷、北京、深圳、广州、台北等多处拥有办公室。主攻海外市场,海外用户占到95%以上。截至2018年6月,触宝科技在全球2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日活跃用户达到1.326亿人,高于2017年6月时的7560万人,增长率达到75.3%,支持120多种语言。其主要投资方包括启明创投、红杉中国、高通、建银国际、华盖资本等。当前广为人知的业务是触宝输入法,输入法是触宝的最主要产品,但是除了触宝输入法和触宝电话之外,触宝还包括健身、健康、娱乐、生活方式、短视频等应用,如健身和健康管理类的应用Hifit、ManFIT、Abs Workout、Drink Water Reminder,女性护理应用Cherry、夜间滤镜应用Blue Light Filter等。基于输入法积累的用户画像和推荐算法,为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
从一个做输入法的工具公司到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驱动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公司,从几个人的创业团队到纽交所挂牌上市,触宝科技走了10年。主要市场在海外的触宝,在国内一直没有获得太大关注,被称为互联网领域的“隐形冠军”。今年有不少企业赴海外上市,但是大多还处在亏损状态,触宝则成为了为数不多盈利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招股书显示,营收方面,触宝科技2017年的净营收为3730万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100万美元,年增长率达到238.5%。2018年上半年,净营收为5030万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910万美元,年增长率达到451.7%。
利润方面,触宝2016年净亏损3070万美元,2017年缩减至净亏损2370万美元。2018年上半年实现扭亏,净利润350万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630万美元。
2017年的运营支出为4120万美元,高于2016年同期的2140万美元。其中销售与营销支出为2020万美元,2016年同期这一项支出是940万美元,研发支出为129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870万美元。
2018年上半年的运营支出为3870万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520万美元,其中销售和营销支出为2630万美元,远远高于上年同期的570万美元,研发支出今年上半年为830万美元,上年同期则为560万美元。
触宝科技的营收主要来自于移动广告业务,但是近两年营收结构也有改善。2016年,来自触宝输入法的广告营收占到总广告营收的比例为100%,2017年这一比例下降至71%,2018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33%。来自其他产品的广告营收大幅增加。
收入和利润的快速增长得益于触宝立足于通过输入法长期耕耘市场获得的用户基础,在此技术上进行的AI技术升级。首先,触宝输入法支持100多种语言,在全球覆盖范围广,日活量大,产品有口皆碑,有很强的用户粘性。在此基础上,拓展垂直领域,通过AI算法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匹配,以此驱动进一步的增长,这是一个健康的增长模式。比如输入法1.0时代,是软件模式,优化案件和输入体验,固定词库;2.0模式开始连接云端,更新词库,加入记忆和纠错;3.0时代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判断用户行为,实现人机互动。如今输入法能够进一步预测用户的输入方式、表达意图,成为更加高效智能的数据入口。
技术方面,触宝有超过170项专利的积累,并且推出了人工智能聊天助手Taila, 目前主要面向印度市场。具有情景感知、沉浸式体验和AI主动推荐三个卖点。结合其他垂直领域的信息流工具,逐步实现AI内容生态布局,能够更加精准、快速地帮助实现商业化变现。
当前移动互联网市场上,输入法是最直接的数据入口,触宝早早出海,不参与国内的激烈竞争,放眼全球市场展开布局,与多个互联网巨头、手机厂商展开了合作,包括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社交媒体,以及Google等搜索引擎,依托这些移动互联网渠道,获得了全球化的营销能力。另外还有OPPO、vivo、中兴等手机厂商与之合作,随着手机企业不断出海,触宝也获得了更多的增长机会。但是与此同时,触宝也面临着强劲的对手,国外的微软、Google,国内百度、腾讯、科大讯飞等等,均在技术上有很强的积累,也有雄厚的资本基础,还拥有广泛的生态布局。